兼具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金融助力地方林业实现“三赢”
2023-10-13 09:14:46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自南宋起,滁州就因山川林木之美闻名于世。时值9月,《金融时报》记者来到地处滁州西南部的全椒县城郊,郁郁葱葱的山林映入记者眼帘,草木葳蕤,不见尽头,望之蔚然深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一片是我们全椒县的国家储备林,足有7万亩。”向记者介绍时,全椒县森园林业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全椒森园林业”)董事长兼总经理何章谦眼中满是自豪。
在他手指的方向,一大片薄壳山核桃树前后成行,枝叶繁茂。行间颇为宽阔,林下套种着石楠球树苗和野菊花等多种中药材,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绿色林木。据何章谦介绍,这正是全椒县3个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一期工程项目的神山林场部分林地。
全椒县国土面积235.32万亩,其中仅林地就占据四分之一,林木绿化率高达40.5%,林木总蓄积量更是达到288万立方米,“绿色生态”已成为该县的一张名片。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等因素限制,全椒县的林业发展仍存在着林分结构不合理、木材生产方式落后、森林生长潜力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林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为了更好地利用林木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林业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助力以工代赈、乡村振兴等多重目标,2021年2月,全椒县落地了国家储备林项目。
据全椒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陈发军介绍,这是安徽省首个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提高全椒县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全椒县的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政策性资金解难题
据了解,储备林建设项目采用“公司自营”的模式运作,全椒森园林业是实施主体。林地建设主要以薄壳山核桃、麻栋两个树种为目标树种,以朴树、三角枫、榉树、乌桕、元宝枫等11个乡土树种为伴生树种,目标是通过8年时间建成近12万亩的国有储备林。期间,将在树下发展林下经济、树中培育木材、树上果实培育木本油料,充分发挥林地最大利用效益,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的立体林业新业态,实现“前期林地有收益,后期保留储备林”的效果。
“原来一年才能发展1000多亩林地,但这片储备林有7万亩,建成现有规模却只用了3年时间。”何章谦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建设的加速,是由于资金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在过去,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资,但是财政资金有限,要解决发展瓶颈问题,需要金融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立足落实“林长制”改革,着力优化金融服务,指导银行机构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创新林业贷款抵(质)押模式,优化林业贷款流程,提升林业融资可得性。为强化林业风险保障,该局还推动辖内保险机构与安徽省林业局联合出台“林长制护林保”实施方案,探索推动一揽子林业保险试点,推动森林保险政策“进山进林”,实现商业林标的“应保尽保”、林农“愿保尽保”。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23.61亿元。
在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2021年2月25日,农发行安徽省分行与全椒森园林业签订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协议,为其发放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款9.3亿元,用于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贷款期限长达20年,执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基准利率。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4.3亿元,全部用于营造林工程和支撑体系建设。目前,项目尚处于建设期。按照规划,项目总规模39.9万亩,将分4期建成,一期工程在神山、瓦山和孤山3个国有林场实施,总规模11.43万亩,总投资12.45亿元,建设期长达8年。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对银行来说,项目主体的还本付息能力是放贷时的必要考虑因素。储备林项目建设期限长,木材价格变动频繁,如何在8年后保证稳定的产出效益?
“我们这个储备林项目,把还本付息能力作为第一位考虑,现在完全不用担心还本付息的问题。”谈起项目还款现金流,何章谦很有信心。薄壳山核桃树产出的碧根果经济价值很高,市场售价在一斤40元左右,可供应坚果企业做原材料;麻栎碳是优质碳,麻栎果实通过深加工,可以获得工业用乙醇;榉树、朴树、乌桕等景观树种可以用于城市绿化;野菊花等是经济附加值较高的中草药……按照项目目前的资金回报,预计仅靠碧根果、种苗等副产品销售,就能逐年回收投资,按时偿还项目的融资本息。
不仅经济效益高,全椒县国家储备林项目还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11.1万吨,每年可增加蓄水32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约21.95万吨……将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县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很多60多岁的当地老百姓,在外面很难找到工作。有了这片林子,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不仅获得了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县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何章谦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项目建设期间每年可提供约10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劳动收入可达到6万元。同时,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通过将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项目的实施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林场建成前,这一片土地都是荒山。为了集中连片治理,项目进行了支撑体系建设,还建造了经营道路31公里、防火道路24公里,实现了“土路成油路,荒山变青山”,乡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整体改善。
在何章谦看来,这片国家储备林建成后,将获得五方面实惠:国家得林木、企业得利益、银行得本息、农民得实惠、地方得生态,兼具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现如今,全椒县已成为国内闻名的“碧根果之乡”,林权抵押贷款、碳汇林保险、担保增信等金融服务也正在当地探索落地。未来,全椒森园林业期待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探索收储部分民间资本投资建成的薄壳山核桃林地,不仅可以解决民营小微企业的运营难题,还可吸收社会资本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共同做强县域产业,实现多方共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