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全球微动态丨5月份信贷投放整体稳健 融资需求稳步恢复

2023-06-14 09:17:02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5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资料图)

“整体来看,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及当月新增信贷、社会融资规模较为温和的双重影响下,5月份金融数据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一季度集中靠前发力后,二季度以来,信贷、融资规模进入平缓发展阶段。这有利于保持全年金融资源投放规模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

票据融资增量下降或为信贷少增主因

在业内专家看来,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环比回升符合季节性规律,而同比也延续了4月份以来的放缓势头。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5月份新增信贷同比少增5418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少增或为主因(同比少增6709亿元)。但他认为,这并不值得担忧。

“一般认为,票据融资是银行信贷投放的补充方式,当贷款需求不足时,银行倾向于通过加大票据操作规模达成其信贷投放目标。”王运金表示,2022年5月份,疫情影响居民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信贷需求回落,票据融资大幅增加7129亿元。今年以来,生产生活已回归正轨,实体经济融资逐步恢复,银行信贷投放压力有所缓解,5月份票据融资增量随之出现下降。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5月份新增信贷同比回落、环比改善,总体维持稳健。他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结构上,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减少、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好,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尽管在今年一季度信用加速扩张后,5月份信贷投放节奏延续放缓,但总体维持稳健,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温彬表示。

对于5月份的社会融资数据,王青解释,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季节性回升,同比少增1.31万亿元,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及政府和企业债券融资拖累,上年同期处于政策发力期,高基数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这一数据环比多增符合季节性规律,同比出现1.31万亿元的大幅少增,主要源于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6030亿元,企业和政府债券融资合计同比少增7552亿元,其他各类表外融资表现低位平稳,对社会融资影响不大。”王青分析称,5月份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175亿元,意味着当月偿还量显著高于发行量。在他看来,5月份企业债券发行处于低位,主要受年报披露周期这一季节性因素及相关监管政策趋严等方面影响。

居民部门信贷增长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居民部门信贷出现增长。“5月份居民信贷新增3672亿元,同比多增784亿元,短期与中长期信贷同比多增,且增量明显高于上月。”王运金认为,一方面,得益于购车补贴、家电补贴等促消费政策与解除限购等购房政策,消费与楼市恢复情况良好;另一方面,也受消费贷款、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等利率的持续下行推动。

在王青看来,5月份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恢复正增长,新增1684亿元,同比小幅多增637亿元。这显示3月份房贷集中发放的影响在4月份基本消化完毕,5月份新增房贷恢复正增长。不过,5月份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988亿元,同比小幅多增148亿元,折射出当前消费修复势头整体温和,未出现报复性反弹现象。“这也意味着下一步促消费政策发力空间较大,可以适度加大对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王青表示。

“在‘五一’假期推动、服务消费尚处景气区间以及低基数影响下,居民端迎来一定修复。”温彬分析称,当前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以助力居民端信贷维持稳定。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另外,“五一”假期期间,消费市场的火爆也显示出居民消费仍在转暖,居民消费意愿增强还带动了储蓄动力下降,应更好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消费恢复。

企业部门的贷款数据变化也引发关注。梁斯认为,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8558亿元,同比少增6742亿元。“二季度以来,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态势出现收敛,融资意愿有所转弱,虽然企业中长期信贷数据同比仍然保持多增,但幅度为今年以来最低。”梁斯表示。

“6月13日,人民银行已降低7天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这有助于提振实体经济资金需求,预计6月份金融数据有望改善。”梁斯分析称。

温彬建议,接下来,要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