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理财市场复苏进行时:走出“破净”阴霾 理财产品收益逐步“回血”_全球快看点

2023-05-30 11:12:35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最近我投资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了4.0%,甚至比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还要高。”近日,不少投资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持续回暖,于是将更多存款投向了理财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历了去年“赎回潮”“破净潮”的考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不断释放回暖信号。

今年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3月份增加1.24万亿元,实现了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首次止跌回升。同时,不少理财产品的净值得到持续修复,曾经亏损的理财产品收益正在加速“回血”,净值不断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都增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使得部分投资者将目光转向理财产品。

“破净率”下降 理财产品收益逐步“回血”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破净”范围持续缩小,投资收益水平逐步回暖,多项“亮眼”数据传递出银行理财市场的复苏迹象。

从理财产品收益来看,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回升,理财市场逐步修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79%、2.32%,环比上涨1.24个百分点、1.59个百分点。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二季度,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整体上仍然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主力产品来看,虽然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二季度有所走低,但开放式固收类(剔除现管类)、封闭式固收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仍分别维持在3.30%、4.30%以上。”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破净”范围的缩小也传递出理财市场修复的积极信号。华宝证券研报显示,今年4月份,出现“破净”的理财产品共有2004只,相较于3月份减少2053只,占全市场存续产品数量的4.66%,较3月份占比下降4.73%。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持续回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随着债券市场走牛,以及理财公司和商业银行优化投资策略,理财产品净值得以修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此外,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银行逐步降低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存款回流到理财市场和资本市场。”

但在王杰看来,考虑到经过此轮明显上涨,近期债市止盈情绪已有所转强,投资者有必要关注支撑债市的利好因素能否持续。

优化投资策略 稳健低波动产品发行力度加大

除了市场环境的变化,理财市场的逐步回暖也和各家理财公司投资策略的转变息息相关。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经历了去年的市场低迷期,各家理财公司主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资产配置比例,推出了主打稳健、低波动的投资策略,以降低产品的净值波动。

“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加大了低风险产品的发行力度。”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雪花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理财公司发行的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比重有明显提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理财公司发行的风险等级为1级和2级的理财产品的占比分别为85.06%、79.70%和81.79%,而去年同期分别为59.85%、64.22%和63.97%。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发行数量增长明显。

“去年一季度,理财公司共发行现金管理类产品14款,而今年一季度,该类产品的发行数量达到了77款。”陈雪花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近日,中信银行发布了全新理财产品组合“信芯家族”,其底层产品均为稳健、低波动类型的理财产品,涵盖现金管理类、固收类、固收+类资产;光大理财则推出了阳光金安心计划(存单存款策略)系列理财产品,全部投资于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以降低产品净值波动。

“同时,在市值法之下,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通过推出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来努力解决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董希淼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继去年年底各理财公司大力发行摊余估值法理财产品后,今年以来,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数量则逐渐增多,包括工银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以及平安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在估值方法上作出调整,推出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以满足投资者对于低波动产品的投资需求。

产品权益含量缩水 权益投资能力仍需提升

在理财公司以稳为先的投资策略之下,近年来,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持续处于低位,多数理财产品的权益含量不断缩水。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的资金规模分别为19.08万亿元、1.94万亿元、0.94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3.68%、6.48%、3.14%。

对比历史数据来看,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发行的占比虽然有一定波动,但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去年以来,权益类产品月度最高占比仅1.64%。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从今年的数据来看,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仅有17只(此数据剔除了子份额产品),且投资门槛相对较高,绝大多数产品要求百万元起投。

分析人士认为,各银行和理财公司资管能力有待提高、人员相对较少,而管理资产的规模较大,投资策略储备和资产构建能力也需要改善。这些因素是理财公司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不如公募基金公司积极的重要原因。

然而,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其投资价值的降低。相反,多家理财公司表示,仍然看好权益市场发展,将继续提升对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

“当前仍然是布局权益资产的好时机。”在南银理财固定收益投资部负责人邱伟看来,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供需环比均有改善,国内经济已处于新一轮复苏周期的起点,而在复苏周期,权益资产通常表现较优。

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也坦言:“光大理财对权益资产并不过分乐观,对利率债也不过分悲观,将以提升交易能力而非单纯依赖低波动资产来稳定产品的业绩表现。”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团队表示,尽管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对权益投资还处于初涉阶段,对仓位把控相当谨慎;但从长期来看,非标资产对理财产品增厚收益的贡献越来越小,通过权益理财增厚银行理财收益是必经之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