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快播报】17家银行理财公司2022年度成绩单揭晓:<br>净利润合计超270亿元 管理产品规模有升有降

2023-04-18 09:04:13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时值上市银行2022年业绩报告的集中披露期,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的经营表现也陆续揭晓。《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4日,已有17家银行在年报中公布了旗下理财公司的经营状况。

2022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在这一年中,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性增强,曾经历了两轮“破净潮”。


【资料图】

“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的净值必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波动,这是正常现象。”在普益标准研究员王高鹏看来,2022年,理财公司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相较其他类型资管产品而言仍然表现稳健。

《金融时报》记者在梳理年报数据时发现,2022年,在理财产品规模整体“瘦身”的背景下,仍然有不少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实现了逆市增长。同时,在公布了净利润增速的13家理财公司中,共有11家银行理财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实现了同比增长。

产品规模整体“瘦身” 部分理财公司产品规模逆市增长

2022年3月和11月,中国股市和债市出现波动,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两次比较剧烈的净值波动,曾引发较大规模的“赎回潮”,这一点在银行理财公司管理产品规模上有着直观的体现。

《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年报数据发现,目前17家银行理财公司2022年合计产品规模超过19.50万亿元。除去2022年获准开业的恒丰理财和北银理财,其余1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同比下降0.9%。

这一趋势在今年年初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从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头部银行理财公司的管理产品规模出现了明显的缩水。在6家国有大行中,除了中银理财和中邮理财产品规模呈现小幅增长外,其余4家大行理财产品规模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以及交银理财3家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降幅均超过了两位数,分别下降了12.84%、12.67%以及11.37%。

此外,管理产品规模同比下降的理财公司还有2家,分别为招银理财和民生理财。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导致的赎回比例上升仅是产品规模出现缩水的影响因素之一。“2022年12月封闭式产品到期规模增加,达4197亿元,环比上升32.71%,这也是各家理财公司业务规模收缩的重要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银行理财产品整体规模“瘦身”的背景下,仍有多家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实现了逆市增长。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青银理财和宁银理财产品规模虽然排名靠后,但增速却位列前两名,分别为19.66%和19.42%。此外,兴银理财产品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增速高达17.21%。

“我们主要通过产品的创新,尤其是拉长产品线,稳住整个产品收益;通过渠道建设,我们拓展很多新客户;通过机制改革,我们优化队伍,也调动了员工积极性;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经营和管理效率。”兴业银行副行长张霆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净利润普遍增长 两家理财公司增速超100%

尽管2022年理财市场规模有所减少,绝大多数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净利润依旧实现了增长。《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年报发现,2022年,17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净利润总额超过270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招银理财去年实现净利润35.93亿元,较2021年上浮12.18%。无论从产品规模还是净利润来看,招银理财均稳居首位。

2022年,净利润突破30亿元“大关”的还有农银理财、兴银理财,分别达35.23亿元和31.11亿元。此外,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等近10家理财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均突破了10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目前披露年报数据的17家银行理财公司中,共有13家理财公司公布了净利润增速的相关数据。

从增幅来看,2022年,有两家银行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了100%。其中,宁银理财2022年实现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110.11%;农银理财净利润为35.23亿元,增速高达104.70%。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净利润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38.57%、37.73%。

“虽然部分理财公司2022年的产品规模下降,但理财公司收入主要看的是年平均规模和产品结构。因此,年平均规模的增长,会带动银行理财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谈及2022年多家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原因,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年报数据时发现,在理财公司净利润普遍增长的背景下,有两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较上一年却出现了明显下滑。

2022年,中银理财净利润为18.54亿元,同比减少了28.94%。然而在2021年,该行净利润为26.09亿元,同比增速超过了470%。青银理财2022年仅实现净利润3.45亿元,较2021年的4.08亿元同比减少15.44%。

产品净值逐步修复 理财公司发展短板亟待补齐

经历了去年两轮“破净潮”和“赎回潮”,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是否能够迎来更加稳健的增长?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3月17日,银行理财破净率已经降至5.23%,基本恢复到‘赎回潮’之前的水平。”中信证券明明团队在研报中提出,预计今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将恢复至29万亿元以上的水平,同时也将助推债市在下半年走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理财市场在经历低潮之后有望迎来更加平稳的修复和增长,理财公司之间也将会开展更为充分而激烈的竞争。

“2023年,主要的银行理财公司已经完成了母行理财业务承接,进入自主增长阶段,接下来业绩增长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和销售能力。”于百程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随着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投资者信心的恢复,银行理财整体将维持稳步发展。

“过去,招银理财产品主要以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受债市波动影响较大。”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求理财子公司不宜贪大求快,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丰富产品线,加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同时,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系统科技支持能力等都要加强。”

“稳住基本盘,布局新赛道”是兴银理财下一阶段转型发展的方向。“专业投研、产品创设、渠道建设、风险控制以及数字化经营这五大核心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下一阶段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在张霆看来,兴银理财在权益类的资产方面的短板也较为明显,未来要继续与兴业银行加强战略协同,进一步打造好“全牌照、全产品、全链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图谱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