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观速讯丨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金融服务如何跟进?

2023-04-04 09:13:05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期,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宣布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

3月29日,华夏理财发布公告称,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经审慎评估,拟定于4月3日提前终止该公司的一只理财产品。这也是3月份以来华夏理财提前终止的第三只理财产品。交银理财也在3月份两次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此外,今年以来,宁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等银行和理财公司也都曾提前终止过部分理财产品。


(资料图)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银行和理财公司将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行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投资者不必过度担忧。

虽然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市场行为,但是银行和理财公司的金融服务却不能中断,同时,银行和理财公司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功”,避免此类情况频繁发生。

净值化时代,银行和理财公司如何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自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以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时有发生。

“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可能是由于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发生变化,大量提前赎回致使产品规模变小,无法实现既定资产配置策略,需要提前终止;也可能是由于投资情况不理想,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未来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同样是促使银行和理财公司作出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决定的重要原因。“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理财产品未来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为兑现已有收益,部分理财产品会提前终止运作。随着理财市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为规范理财产品经营管理,更好地满足制度要求,少数理财产品也可能提前终止运作。”董希淼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就像生产线上的残次品和投入市场的遇冷产品,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后应该被允许的存在。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对于银行和理财公司来说,这是试错与迭代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正是因为有这类产品的存在,才能够不断校正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曾刚表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银行和理财公司也无法保证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完全准确。因此,有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解读。

提升投研能力是应对的关键

业内专家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可以出现,但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出现。

“要将此类情况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银行和理财公司必须做好对客户的研究和投研能力的提升。”曾刚表示。

能够对投资者真实投资偏好进行非常准确的洞察,是银行和理财公司避免所发行理财产品因投资者大规模提前赎回而被迫提前终止的关键。“银行和理财公司对投资者的研究越深入,对客户画像刻画得越精准,越能创设出符合投资者需要的理财产品,进而减少投资者提前赎回的概率。”曾刚表示。

受访的业内专家提出,此前,部分银行和理财公司采取摊余成本法及混合法来应对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但这些措施始终属于基本的应对之法。

“最根本的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和培养投研人才,提高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的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与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相匹配。同时,还要根据市场和客户变化,及时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董希淼表示。

投研能力无疑是银行理财业务和理财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以客户为中心创设出产品后,也需要让实际的投研过程符合既定目标,不能大幅偏离原来的预期。”曾刚表示,银行和理财公司的投资策略,始终要紧紧围绕产品创设时的要求进行。

持续完善投资者保护工作

一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不意味着银行和理财公司的金融服务也随之终止。

“银行和理财公司应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及时告知投资者并做好资金兑付工作,妥善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对投资者的保护,需要体现在理财产品从发行到终止或到期的全过程。

“银行和理财公司要确保产品相关信息的透明,且信息必须准确传递给投资者。”曾刚表示,让产品的风险特征和客户的偏好相匹配是重要的投资者保护行为。

“这就需要不断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曾刚表示,这种投资者陪伴是银行和理财公司提升产品风险属性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吻合程度的方式。

“银行和理财公司对投资者的陪伴,本身也会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产生持续影响。”曾刚在受访时表示,“在强化沟通的背景下建立的投资者与银行和理财公司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