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全球时快讯】银行业持续发力消费市场 让钱包“鼓”起来 消费“暖”起来

2023-03-24 13:03:33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被提及了23次,彰显了消费对于引领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

在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调下,2023年被商务部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开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消费场景的逐步恢复,居民的消费需求正在被激活,消费潜力也逐渐显现。

作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金融力量,今年以来,银行业持续强化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基础作用,让消费的“马车”越跑越快。

在供给侧,各家银行聚焦市场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餐饮、文旅、汽车等重点企业提供纾困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活力;在需求侧,从提升消费能力入手,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居民消费回暖、潜力释放。

发力供给侧 促进微观细胞“活”起来

袅袅灶上烟,最抚凡人心。餐饮行业的发展是一座城市复苏回暖、重燃烟火气的重要象征,也是消费热度变化的“晴雨表”。

位于广东的芙蓉楼餐饮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20余年的餐饮连锁企业,在广深两地拥有19家中高档直营酒楼。疫情发生以来,该企业经营发展的担子越来越重。

“既要保证门店正常经营,又要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供应商的货款也要及时支付……当时,我们对资金的需求可以说是迫在眉睫。”芙蓉楼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候,光大银行针对餐饮连锁企业量身定制的“阳光e餐贷”,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了难关。

“过去遇到资金缺口时,我们需要抵押房屋不动产才能获得银行贷款,这一次光大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阳光e餐贷’,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芙蓉楼创始人感慨道,如今,餐厅的经营越来越好,曾经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自开年以来,餐饮、文旅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回暖,全国多地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复苏增长态势。随着各地消费的持续回暖,近期,各家银行纷纷出台新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促进微观细胞“活起来”。

《金融时报》记者从工商银行了解到,今年,该行将服务好广大商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消费支付环境,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以商户金融助力商业复苏。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零售、餐饮、文旅、物流等行业,将继续提供贷款展期、延本延息等纾困服务,帮助企业尽快恢复元气、焕发活力。

兴业银行也表示,将持续加大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消费行业企业融资支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经营主体纾困帮扶,优化消费金融供给,为市场主体添底气、增动力。

发力需求侧 促进居民消费“暖”起来

2023年,复苏的春风吹向消费市场,居民的消费潜力也在持续释放。

面对逐步回暖的国内需求,金融机构以提振消费信心为主线,将发放消费券、投放消费信贷作为发力重点,让居民敢消费、愿消费、多消费。

为积极顺应用户行为线上化、场景化趋势,中国建设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手段与互联网平台模式打造了企业级移动生态运营平台——“建行生活”App。

去年以来,建设银行运用“建行生活”App,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助百城万店 惠千家万户 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专项活动,联合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者提升消费意愿。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上架30余万家商户门店,搭建了包括美食、商超、外卖等在内的本地生活主要场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互联网消费场景和便利服务。

“住有所居”是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愿望,也是银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重点领域。兴业银行通过因城施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兴业银行出台了专项信贷政策,鼓励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优先向新市民等客群倾斜;通过提供“随薪供”还款方式,支持暂缓归还贷款本金,减轻新市民短期住房按揭贷款的还款压力。

《金融时报》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兴业银行消费贷折扣活动已累计发放优惠券超25万张,用于近8亿元的贷款放款,利息优惠总计约500万元。截至今年2月末,该行消费贷款余额超过660亿元。

“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既是我们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业务布局的重点发力方向。”兴业银行零售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下一步,该行将紧抓当前消费恢复向好机遇,适度降低融资成本,助力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新增长点培育。

消费政策持续发力 引导“储蓄热”转化为“消费热”

消费市场快速恢复发展的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第一大任务。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今年的全国两会再次释放了“促消费”的强烈信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在业内专家看来,消费需求的完全回暖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自去年以来,存款尤其是居民存款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超额储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进入2023年,居民的存款热情依旧不减。人民银行披露的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在“存款热”的背景下,如何才能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促进“超额储蓄”的逐步释放?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释放消费潜力,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居民消费动机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扩大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等方式,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推进居民“储蓄热”向“消费热”的转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银行视角来看,推动居民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关键是要围绕居民消费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加大消费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

“具体来看,银行应丰富消费场景,抓住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复苏机会,加大对这些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保持其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消费金融的‘长尾群体’,借助科技力量改善模型和算法,快速精准获客,及时刻画出疫后消费者信用状况和借贷习惯变化,进一步提高消费金融的触达性。”李佩珈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