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资讯!人民银行系统政协委员:发展碳金融时机成熟前景广阔
2023-03-10 11:02:07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绿色低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对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应重点在哪些方面着手?在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时,如何避免“洗绿”“漂绿”行为?除了制度上的明确标准外,如何在落地层面确保相关项目“绿”的成色十足?对碳金融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何期待?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魏革军;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奎。
(资料图片)
着力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
“绿色金融作为重要的市场化手段,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抓手。”张奎表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可持续性方面仍有待提升。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魏革军认为,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夯实基础。二是持续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方法,拓展评价结果运用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推动转型金融发展,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创新转型金融产品。
此外,张奎谈到,需要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推广力度,扩大绿色金融的覆盖面,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作用,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供给和服务能力。
加快探索转型金融框架体系
“促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序有效衔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探索转型金融框架体系。”张奎表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构建完善跨部门碳信息共享机制和数字化平台,帮助金融机构准确、低成本地识别融资主体的绿色属性和碳属性。
在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时,如何避免“洗绿”“漂绿”现象发生?魏革军谈到,首先,要明确转型金融标准,包括转型活动分类目录及转型金融的原则界定。其次,要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推动转型主体披露其转型目标及计划,定期披露转型进展情况、披露衡量转型进展的方法及转型资金使用情况。最后,要大力发展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帮助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转型主体进行评估。
保证项目“绿”色,需要发挥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对绿色项目的共同监督职能。魏革军表示,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项目库。由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核查认证及持续审核监督。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业的绿色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专业化审批。此外,监管部门可以聘请行业内专家,对绿色项目进行定期专项检查,保证真实性和合规性。
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
“促进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魏革军表示,要将与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相关的财政奖补、贷款贴息、货币政策工具及监管政策进行融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入绿色普惠金融市场。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将绿色金融业务拓展到个人客户,如绿色消费信贷、低碳信用卡等。
张奎也认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是金融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维度。一方面,需要聚焦小微企业、“三农”、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深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惠及面;另一方面,需要打通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配套支持政策,通过强化激励引导,切实提升金融践行绿色普惠的积极性。
魏革军谈到,虽然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内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较少,但随着我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碳金融发展空间会被逐渐打开,碳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企业的交易需求将进一步被满足,碳市场流动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张奎也表达了一致观点。在他看来,随着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发展碳金融的时机日益成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需要加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相关金融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加强碳金融业务能力建设,积极创新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