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球精选!“全面上云” 招行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
2023-03-08 10:12:40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云”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商业银行云平台建设正进入新的阶段。
(资料图)
2022年12月,招商银行宣布如期完成“全面上云”。所谓“全面”,是指该行全部借记卡账户、信用卡客户、对公账户以及总分行所有应用系统全部迁移至云上,更用2.35亿行代码全面重构了招行账户结构和应用结构,云平台整体可用性达到99.999%,完成了“数字招行”底盘的升级换代,为未来建设打开了新空间。
“云开两朵”保证可靠性与先进性
眼下,商业银行正进入数字原生阶段。通过全面上云,大范围提升数据、技术、算力,把真实世界里的人、事、物,进行跨时间、跨空间和跨内容维度的泛在连接,打造全真互联时代的数字原生银行。
银行上云,首先被关注的就是安全问题。如何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又具备先进性?
招行给出的答案是“云开两朵”——一朵“金融交易云平台”替代主机,解决海量交易及数据的性能容量和主机不可持续升级等问题;另一朵“原生云平台”将传统的IT能力打造为原生云服务,支持快速创新。
从业务角度看,“金融交易云平台”主要承载招行借记卡、信用卡核心、零售转账、快捷支付、数字人民币等稳态业务,保障核心交易稳定运行;“原生云平台”则主要承载渠道类、零售信贷等业务处理类、客户经营类等敏态业务,助力招行金融科技取得先发优势。
招行首席信息官江朝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服务本质上比拼的是效率,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提升服务效率的最大机会。然而,海量业务需求与有限科技资源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提高数字化自身的效率来解决。那么,如何提高数字化本身的效率?云转型便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云+中台+平台化”赋能业务创新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银行在上云过程中,面临两大困难:一是人才缺乏,技术能力储备不足;二是架构基础薄弱,系统和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3年全面上云、写了2.35亿行代码、主机上云项目数量3500多个、金融交易云100%自研、涉及总分行系统多达2220余个……“整个主机上云工作,总行信息技术部累计投入的科技人员大概有3000人。”江朝阳表示,上云不仅是把所有应用及数据搬到云上,更需要有一个先进稳定的云平台来承载。“如果把这个平台比喻成一片土壤,那么,银行的任何应用都可以在上面‘自由生长’,没有花盆形成的隔离和承载力限制,所有应用之间的联系全部打通,这为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实际上,银行需要的“云”,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从具体场景里“生长”出来的。它源于场景的需要,又归于场景的实现。此前,一些银行科技创新“业”“技”分离现象受到诟病,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业务与技术“两张皮”的现象屡见不鲜。
“全面上云对业技融合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江朝阳表示,云在技术架构上具体体现为“云+中台”,与上云同步,招行也着力推动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建设。通过技术中台沉淀企业级组件,提升研发效率,通过数据中台沉淀企业级数据,不断降低大数据应用门槛。
“这样的平台化发展,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能够帮助实现快速交付。”江朝阳表示,在招行的手机银行或者其他渠道平台上可以看到,招行客户的全里程基本实现了全面打通。以招行的对公业务线上化为例,目前,该行对公的基础服务基本上100%线上化,融资服务超过80%线上化,快速提升的服务效率带来了客户体验的优化。
“数字招行”建设进一步提速
事实上,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云”,要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安全稳定,安全的“云”可以提供坚实稳固的基座,维护数据安全,提高日常经营效率;其次是风控到位,“云”没有改变银行的本质,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风险永远是重中之重;最后是融入业务场景,充分吸收基于云的新技术带来的红利,服务业务发展。
“全面上云,标志着招行数字化建设完成了从0到1的构建,意味着招行在云计算、大数据、AI和数字化渠道等重点领域都有了比较完整的系统平台和比较成熟的技术能力,进入到全面数字化阶段。”江朝阳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接下来,该行将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改造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前中后台的产品竞争力、服务质量、作业效率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流程、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再造升级,让金融服务更好地赋能客户、赋能产业、赋能经济、赋能社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