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态:“碳”寻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人寿多领域深挖金融潜能
2023-03-03 10:13:55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月28日,全国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互花米草防治专用)在福建宁德福鼎市试点落地。该保险将为福鼎全市1万亩海域生态植被提供1000万元风险保障。
互花米草是我国沿海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和红树林、芦苇等乡土植被造成极大危害,影响滩涂养殖、船只出行,而且易诱发赤潮,威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
据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产品研发人员刘锋介绍,当出现因互花米草入侵、繁殖直接造成的海洋生态植被无法正常生长需要保护救治的情况,保险公司将对主管部门防治与改善海洋植被生态功能而投入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予以赔付,赔款可用于刈割、人工深翻、覆膜、淹水、植被补种等。为了给修复海洋生态植被争取宝贵的时间,保险公司将借助无人机监测损失情况,第一时间将赔款支付到位。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寿了解到,该公司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助推实现“双碳”目标,为绿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
绿色保险保障超4万亿元
围绕服务保障“双碳”目标推进,中国人寿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供给,增加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森林、海洋、湿地等“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以绿色保险守护绿色产业发展。
2022年,中国人寿累计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万亿元,为超4000家企业提供环境责任风险保障。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中国人寿与政府、行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论证,分析不同领域的固碳能力,设定不同灾害级别的阶梯式赔偿标准,陆续创新推出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农业碳汇保险、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等,填补了我国多个生态系统碳汇保障的空白,为金融保险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示范案例。
据了解,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仅在山东就开发推出多款绿色金融保险产品:在威海签单的国内首款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有效化解了海草床灾害风险,解决了灾后海草床碳汇资源救助、灾后重建和养殖维护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潍坊寿光市滨海湿地公园的645公顷湿地提供自然灾害造成的碳汇损失保障,填补了山东湿地碳汇保障空白。
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
保险资金是实体经济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中国人寿发挥保险资金的长周期优势,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重点支持低碳、循环、生态领域融资需求。
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制定了保险机构首个ESG/绿色投资内部指引性文件,并牵头研究起草了《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初步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绿色投资体系。
截至2022年末,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600亿元,打造了一大批优质特色绿色投资项目。比如,战略性投资青海黄河水电、中广核、中电核等旗下清洁能源重大项目,特别是设立“中国人寿—电投1号股权投资计划”和“中国人寿—电投2号股权投资计划”,募集资金战略增资北京电力有限公司和东方智慧公司,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色电力,有效保障北京冬奥会绿色用能需求。
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不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实施精准化投放,绿色信贷业务占比增速显著,截至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近900亿元。同时,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例如,支持江苏南通广东台山海晏镇200MWp渔业光伏发电项目,目前累计提供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超6亿元。该项目预计每年可提供5.43亿度清洁能源,满足1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节省标准煤约1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4万吨,相当于大湾区约7.5万亩森林的碳汇量。
制定气候变化应对体系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人寿制定气候变化应对体系,从治理、战略、风险识别、指标和目标四个维度完成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充分识别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并融入日常管理,真正让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和健康人文理念渗透到每个细节。
例如,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在产品端优化和丰富产品种类,通过公益广告塑造积极形象,加强培养内部低碳意识;在运营端实施运营节能降耗、无纸化办公、鼓励员工使用公共交通通勤、倡导缓解气候变化行动、充分参与气候变化应对公益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在投资端加大绿色投资布局,提升绿色投资能力。
中国人寿表示,将在保险、投资、银行等领域深挖绿色金融潜力,持续将“绿色基因”深度融入公司经营高质量发展,打造独特竞争力,为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 中国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