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闻】“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显成效
2023-02-22 09:19:1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自2016年首次推出至今,“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证明了其在助力农民稳保稳收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资料图】
“保险+期货”模式是我国独创的保障农民收入的金融创新,是由保险机构与期货机构合作开发的一款涉及价格风险的农业保险产品。“保险+期货”结合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和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工作优势,将农作物的价格波动风险通过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转移到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从而达到稳定农业生产收益的效果。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保险+期货”的保障网越织越广,大豆、玉米、菜系、花生、棉花、苹果、红枣等农产品期货品种的“保险+期货”项目遍地开花,覆盖的地区和农业人群越来越多。
“保险+期货”铺就枣农致富路
在新疆西南部,有一座小城弥漫着浓郁的枣香,这就是麦盖提县。麦盖提县红枣种植面积超56万亩,产量超25万吨,是名副其实的“红枣之都”。近年来,随着红枣产业集聚发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持续落地,红枣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保险+期货”模式有效保障了枣农的收入,提高了种植积极性,让广大枣农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火红的果实带来红火的日子。
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及当地政府支持下,由中泰期货与中华保险新疆分公司牵头,联合申银万国期货、宏源期货、东兴期货等单位共同推进的2022年新疆麦盖提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圆满结束。项目为当地近4000户农户的5万余亩红枣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整体赔付金额1603.43万元,亩均赔付金额314.5元,大大超出农户每亩自缴保费金额50元,切实保障了当地红枣产业发展和枣农稳收增收。
当希依提墩乡艾力克坎土曼村农户阿依提拉·阿西木得知每亩地可以获赔将近315元的时候,他当即约上同行的村民,准备一起到县上去领钱。“这‘保险+期货’可真是个大好事,我再也不用为了辛辛苦苦种的枣子卖不上价而犯愁了。现在我就踏踏实实种地,致富也终于不是梦了……”
然而,前些年,低价卖枣、丰年不丰收却是枣农们心酸的回忆。随着近些年红枣的大幅扩种,红枣产量快速提升,导致其收购价格连年走低,甚至部分地区收购价格逼近种植成本线,严重影响枣农的种植积极性。以麦盖提县为例,2010年,红枣收购时的通货价格为每公斤15元至16元,同品级客商出货价格在每公斤32元左右,部分企业售价能达到每公斤35元至38元。随着红枣产量的大幅提升,其价格却开始出现持续性低迷,自2015年起,红枣价格基本处于每公斤6元至8元,对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何帮助农户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收增收,成为当地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地红枣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9年4月,红枣期货在郑商所成功上市,为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红枣价格波动问题提供了思路。在郑商所的指导支持下,中泰期货抓住红枣期货上市契机,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通过综合运用金融工具,将枣农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为麦盖提县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枣农稳收增收提供了新路径。
据了解,2020年至2022年,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覆盖红枣种植面积超16万亩,为14019户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项目累计赔付金额4135.43万元,亩均赔付258.3元,人均赔付2953.88元,对农户的赔付超过农户自缴保费金额的10倍。枣农通过参保“保险+期货”项目,告别过去“靠天吃饭、丰年卖不上价”的焦虑。
“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既是长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益实践,也是助力该县枣农稳收增收的具体举措。”中泰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主动践行服务“三农”时代使命,充分发挥金融专业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小投入”撬动“大保障”
山东是国内重要的花生主产区之一,近几年,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4%,山东花生不仅种植规模大,而且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然而,近年来,受低价进口花生持续增加、贸易商和下游压榨企业谨慎收购等因素影响,花生价格波动持续加大,再加上受部分地区花生种植面积下降和雨水天气影响,山东花生产量也有所减少,严重影响花生种植户收益。
沂南县孙祖镇新凤庄村村民刘志品家里种了16亩花生,回想起前几年,他说:“我记得2019年的时候,花生米通货价格还每斤5.4元到5.6元,结果2020年下了将近一个月的连阴雨,产量上不去,涝的地方花生都烂了,花生米也不饱满。后来,心里就盼着2021年能有个好收成,结果没想到价格一路下滑,最低的时候每斤花生米才卖到4.4元,一年到头白忙活,我心里这个愁啊,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志品的话道出了此前当地千千万万农户的心声。如何帮助花生种植户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产量下降等问题,是山东花生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2021年2月1日,花生期货在郑商所上市交易。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油料品种之一,花生期货上市是金融服务“三农”的又一重要抓手,为“保险+期货”等创新业务开辟了新的服务工具。
2022年9月,在郑商所、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及地方政府支持下,国内首批花生收入“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临沂(莒南县、临沭县、沂南县)、日照(东港区)成功开展。该项目由中泰期货牵头,永安期货、五矿期货参与,人保财险、中华保险、安华农险、太保产险共同承保,为当地5万余户农户的10.15万亩花生提供每亩1577.79元的收入保障,切实发挥了“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农户积极参保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据了解,参与该项目的农户只需承担约9.22%的保费(每亩10元),其余保费由郑商所和政府财政等比例各承担500万元。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撬动财政、金融支持资金,从而大大降低花生种植户保费自缴压力,调动了农户的参保积极性。此次花生收入保险试点项目通过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真正实现了用“小投入”撬动“大保障”,为实现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来投保一亩地要将近109元,现在郑商所给我们补贴一部分保费,还有政府帮我们补贴了一部分保费,最后我每亩地只需要花10元,压力可真是减轻了不少!有了这个‘保险+期货’兜底,我每亩地有将近1578元的收入,现在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更不用担心价格下跌,我只要安心种地就行了。”作为本次项目的参保农户之一,刘志品开心地说。
山东省花生收入“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在齐鲁大地全面启动,不仅是花生保险由“保成本”逐步向“保收入”转变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创新农业保险服务的重要举措,为持续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总结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支农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