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全球速递!金融“新”服务点亮新市民美好生活

2023-02-15 09:58:15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通过就业、求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新市民最大的特点是“新”,在城市立足和发展是他们的主要诉求。新市民群体规模大、流动性强,金融需求多样、场景分散,金融如何服务好这类群体是一个长期课题。

2022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自此,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攻关行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

从各地实践来看,近一年来,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明显提升。一方面,各地银保监局会同相关政府部门研究出台细化落地措施,同时完善信息平台,探索解决数据支持不足问题;另一方面,银行保险机构围绕新市民各项金融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对新市民的金融支持。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目前覆盖新市民的金融产品超3万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丰富金融产品 优化服务质量

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在江苏无锡打拼了五六年,终于能在近期买房安家,但在办理购房贷款时却犯了难。原来,作为一名灵活就业人员,王师傅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无法提供收入证明。后来,王师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咨询了恒丰银行工作人员。“针对您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我行只需要调取您在平台的收入记录即可,无需您额外提供收入证明。”恒丰银行无锡分行陈经理的话让王师傅悬着的心落了地。

据了解,针对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无固定收入群体的购房贷款申请,恒丰银行不再局限于收入证明、银行卡流水、公积金缴存记录等传统材料,而是将第三方平台订单及收款记录纳入有效证明材料。一周内,80万元按揭贷款到位,王师傅如愿开启了全新生活。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新市民像王师傅一样,在金融机构的帮助下融入城市,安居乐业。自《通知》发布以来,各地银保监局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研究出台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细化措施。其中,广东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省内8个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出台“广东版”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条针对性政策措施,惠及广东4000万新市民群体。山东银保监局联合山东省政府11个部门出台专属行动方案,提出金融辅导和金融管家、创业担保贷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信息共享路径、风险补偿基金等具有山东特色的细化措施。

银行保险机构则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量。一年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各类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比如,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优化“经营快贷”产品,向深圳市非户籍新市民提供创业就业贷款。针对住房需求,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打造首个专门服务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租赁项目——刘村“小哥之家”,为新市民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租赁住房。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市民群体存在广泛性和差异性,金融诉求千差万别。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覆盖面,让新市民金融服务更易得更便利,而且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创新服务,提高了新市民金融服务质量。

搭建信用平台 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广州芳村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聚集了大大小小22个茶叶专业市场,茶商超1万户,张生便是其中之一。2015年,张生从老家来到广州做茶叶生意,近几年生意慢慢做大,但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去年底的茶叶还没卖完,想要贷款但是又没什么可抵押。”张生和许多茶商一样,因为交易流水少、纳税记录不完整、缺少抵押物等,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为了解决茶商难题,建设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广金征信公司,依托政府“荔湾信易查”小程序,多维度综合评估打造信用“茶商码”,全面升级“信易茶商贷”,形成“政府搭建平台—大数据归集信息—企业信用赋码—银行专属服务—商家获得信贷”的全流程服务机制。同时,该分行还为广州茶业协会700名会员量身打造“善营贷”专属服务方案,创新采用政府性担保体系进行批量担保增信,“政务数据+善营贷”场景模式备受好评。

张生的融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新市民群体在获得金融服务时面临的共性问题——信用数据缺失,金融机构难以对其精准画像,因而难以享有适配的金融服务。“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低、社会保障参与度低等特点,征信、社保、纳税、公积金等信用数据缺失,导致其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用等级难识别、收入状况难确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娄飞鹏表示,这使得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难度增大,从而影响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

为此,多地银保监局积极协同地方相关部门,推动完善地方征信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维度数据,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精准定位新市民客户群体,加强金融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北京银保监局联动北京市8个政府部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汇聚公积金、民政、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信息数据,实现监管数据与政务数据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在取得客户授权前提下,通过数据查询精准捕捉新市民信用状况,快速高效开展金融服务和风险防控。重庆银保监局联合重庆市发改委,依托银证大数据互联互通平台“金渝网”,开发建设数字普惠金融平台——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已归集54个部门30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3.5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发布80款特色和区域贷款产品,有效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

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

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分别推出“U+卡”“筑福卡”“民心卡”“关心关爱建筑工人卡”等新市民专属银行卡,提供免收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优惠;工商银行推出个人结算账户简易开户服务,通过信息告知承诺制解决新市民暂不能提供辅助证明材料难题,开立较低转账限额的账户供其日常及发工资使用……正是开户、办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服务”,给新市民群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去年以来,针对新市民的特点,金融机构积极优化开户等基础金融服务,并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各地银保监局也在积极行动。比如,针对新市民异地业务办理难问题,福建银保监局推动实现保险客户信息修改、缴费账户更改、生存金领取、理赔报案等业务线上办理,同时提供事故地机构上门查勘等服务。江苏银保监局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投保理赔、资产抵(质)押、保函、保证金存管等基础服务,提供多样、便捷的征信和保单查询服务。

帮助新市民提升金融素养也是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当前,部分新市民对金融概念和金融产品了解不充分、对数字化金融不熟悉、金融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新市民金融知识相对薄弱,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有限,银行机构要通过实体网点、线上渠道、进社区、进工厂等多种途径,主动对接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区域和企业,采取符合新市民群体特点、易于理解掌握的形式,加强基础金融知识的宣传。

记者近日从银保监会获悉,各地银保监局高度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工作,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新市民特点,宣传讲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认知及获取能力。

关键词: 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