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观焦点:数字人民币生态渐成 满足多元化普惠性需求成亮点

2023-01-17 12:12:38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数字人民币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舞台上实现了精彩亮相,全新升级的数字人民币APP在各大应用市场正式上架,软硬件钱包成功落地,智能合约、无障碍适老化产品等取得重大进展,多层次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撑了试点地区的场景探索。可以说,数字人民币在应用场景、生态体系、试点地区、使用功能等多个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被视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一次重要升级。“数字人民币是现代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一次大的升级,既包括技术上的升级,也包括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上的升级。”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去年9月在2022年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表示,通过这一升级,将实现全国支付市场的统筹、整合,打破支付上的壁垒,提升用户的体验,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底部支撑。


【资料图】

数字人民币APP上线 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2022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试点地区的用户能够更为便利地获取数字人民币APP。此前,在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白名单用户通过获取兑换码、安装包的方式安装APP,存在安装步骤长、操作复杂、无法重复下载使用等问题。而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正式上线,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此后一年里,数字人民币APP多次更新,不断上线新功能。从“随用随充”(指数字人民币钱包在已关联银行卡的情况下,在商户付款时若余额不足,将自动从已关联银行卡充钱至钱包并完成支付,充钱金额为当笔支付需补足部分)到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再到“花式”发红包的“现金红包”及个人专属头像上线,数字人民币APP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人民币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总结了2022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多个方面的突破。从试点地区看,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更多用户可以体验数字人民币。2022年4月,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公布,增加天津、重庆、广州、福州、厦门和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12月,扩大到首批试点的四个城市所在的省份,此外,还增加了山东省济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和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试点地区。

从生态体系看,人民银行主导、多方参与的数字人民币生态正在形成。目前,已有10家商业银行作为运营机构直接从事数字人民币运营,科技公司、支付机构、地方政府等各方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双层运营”架构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最优方案。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平台支持数字人民币交易,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愈加丰富,与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平台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与其服务于小额高频支付的特性密切相关。

保持开放生态,将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过程的重要思路。人民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此前表示,在推动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注重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安排,推动形成兼顾各方的利益平衡与商业激励机制,持续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持我国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的先发优势。

对此,董希淼建议,要调动各方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在他看来,10家商业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在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及日常应用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银行还应该加大工作力度,加大线上线下商户拓展。”董希淼认为,此外,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平台掌握线上和线下支付的入口与流量,是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建议,大型互联网平台应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快速融入数字人民币生态。

场景创新提速 智能合约解痛点

随着试点的扩围,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在一定程度上,场景即规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原则上,移动支付的各种应用场景都适用数字人民币。而且,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相比,在技术上还有“账户松耦合”的优势,在国内银行尚未开立账户的外国人也可以申领数字人民币钱包实现快捷支付,在移动通信网络信号不好的区域也可以执行钱包对钱包的价值转移。

从应用场景看,北京冬奥会拓展了数字人民币在国际场合的使用场景。数字人民币在冬奥会场景下顺利使用,是首次有境外人士参与试点,提高了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根据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披露的数据,冬奥赛事期间,国内观众和工作人员数字人民币交易量显著增加,数字人民币成为红线内主要支付方式之一。此外,部分境外人士也在红线内网点和签约酒店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体验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支付便捷。红线外落地数字人民币线下消费场景近5.5万个,实现交通出行、餐饮住宿、医疗卫生等七大场景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全覆盖。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精彩亮相,满足了场馆内观众的移动支付需求,也为境外来华人员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创新支付方式。

而近期,以“数币场景,赋能亚运”为主题的亚运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发布暨公交场景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业内预计,亚运会将成为数字人民币国际展示的又一重要窗口,围绕亚运会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有望持续拓展。

在重大活动之外,数字人民币正在逐渐渗透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消费这驾“马车”跑起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用“真金白银”的消费券来刺激消费。这既包括传统的消费券,也包括数字人民币红包。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各试点地区政府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了近3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各商业机构还开展了多次市场化推广活动,有力促进了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

“现阶段,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态势良好。”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数字人民币在各类试点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并因地制宜融入各地购物节等活动开展推广,既能够在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的同时使更多用户熟悉使用数字人民币,为用户提供更多支付选择,又能够有效促进当地消费,为商户、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稳步推进,不论是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交易规模,还是钱包开立数量都屡创新高。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令业界期待的是,数字人民币不仅仅是一种低成本、便捷的日常支付手段,智能合约或将给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带来更大的空间。2022年9月,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发布的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元管家”就是如此。这款产品是在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上部署智能合约,在预付消费服务场景提供防范商户挪用资金、保障用户权益的解决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解释 ,当消费者向商户预付资金时,运营机构为每一位消费者创建一个加载了智能合约的数字钱包,一方面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商户不能随意划转消费者预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之前,预付资金仍然归消费者所有,即使商户破产清算,也能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

苏筱芮对记者表示,近年来,预付卡行业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变革。一方面,不少机构只拥有部分地区的经营资质,展业范围受限;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原本主打线下的预付卡业务也面临挑战。但是,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将数币可编程、可追溯特性与智能合约结合起来,落地到预付类业务,在各类新型科技的加持下,预计传统类预付业务将焕发出新的生机。”苏筱芮说。

业内人士对智能合约的应用抱有极大期待。“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很多行业、地区迫切希望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市场需求。”数研所副所长狄刚举例,比如财政补贴、贷款、科研经费等,对资金发放对象和支付用途有严格限定的场景;预付资金管理、资金归集、智能分账等,涉及资金存管、存在多个主体之间复杂资金往来关系的场景等。

当然,智能合约并非万能药。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提示,新技术应用有助于解决现实难题,但是智能合约并不能消除各行业的原生风险,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探讨业务剩余风险管理问题。

跨越数字鸿沟 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让更多人方便使用数字人民币是其发展的初心。如何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拓宽数字人民币服务半径、跨越“数字鸿沟”,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数字人民币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2年9月,数研所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联合发布了《数字人民币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通过无障碍及包容性设计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课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及数字人民币相关无障碍产品解决方案。针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认知障碍、肢体障碍、老年人、少数民族、儿童、短期来华外国人等群体,该课题组开展了广泛的用户研究。此外,《报告》还编制了数字人民币体系标准规范草案,涉及产品、环境建设、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在数字人民币设计之初,无障碍已被纳入全盘规划之中。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特征,人民银行提出了“控源头、建体系、可扩展、有温度”的包容性设计理念,并对软硬件产品都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例如,打造无障碍数字人民币APP,全面兼容手机辅助功能对视障用户读屏软件的支持、增强视觉要素可识别性、优化交互操作提升易用性、提供个性化配置等。

例如,在数字化时代,为解决一些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电子产品的困境,数字人民币可视卡硬件产品应运而生;而短期来华的非居民如果不习惯使用手机APP软钱包,也可以使用可视卡。丰富的钱包矩阵和支付硬件形态,为无手机APP支付习惯的用户或不便于使用电子支付的群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选择。

“从使用功能看,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载体和功能更丰富。”董希淼表示,数字人民币在手机数字软钱包之外,还可以有卡片、手表、手套、手环、徽章等多种硬件载体,“软硬兼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些硬钱包可以让用户在运动、无信号等不便于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仍可快速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

2022年年底,“无电支付”功能的上线进一步让消费者可以在一些极端场景中使用数字人民币。部分安卓手机用户发现,在数字人民币APP硬钱包的“支付设置”中新增了“无网无电支付”入口,可实现数字人民币手机终端无电支付。

所谓“无电支付”,是指用户在手机关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手机“碰一碰”收款终端完成支付。在手机系统升级后,用户开通数字人民币APP中的无电支付功能并设置好关机后可支付次数和额度即可。

“无电支付功能可解决用户在手机无电关机下不能支付,同时也未随身携带实物现金应急的痛点,保障用户在极端情况下仍可继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态的法定货币,是数字化的现金。尽管无电支付的场景相对小众,但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尽可能体现出了类似现金的便利性,照顾到了各类人士、各种场景的需求。

数研所表示,实践经验积累和技术能力提升,将进一步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的统一标准和实施规范,向参与者输出各类产品的解决方案,形成无障碍产品的研究和评价机制,打造测评认证服务体系。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计。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无障碍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弥合“数字鸿沟”,把践行普惠金融、打造符合“人民性”原则的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作为数字人民币研发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