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环球快报:关注货币政策 “三个兼顾” 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回升

2022-08-15 10:04:0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操作思路作出部署。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在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同时,指出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这一提法透露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点思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复杂局面无疑对宏观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货币政策必须在多重目标下实现更加精准的平衡。

一是兼顾短期和长期发展。在外部局势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实体经济仍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支持,要运用总量与结构性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应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过去几年里,“总量稳,结构优”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的主要特点。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既能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下一步,绿色投资、“两新一重”等新动能将继续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金融对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支持质量和适配性有望稳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从该表述中也能看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紧跟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二是兼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从外部看,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几十年未有的高通胀压力,6月份美国CPI、欧元区HICP(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同比分别上涨9.1%、8.6%,分别创近40年和有统计以来新高。回溯国内,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物价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要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特别是结构性通胀压力。消费回暖、新一轮“猪周期”开启、能源进口成本攀升等因素最终将体现为国内交通出行、相关产业链终端消费品等更广范围的价格上涨,给通胀造成较大压力。因此,宏观政策在稳增长与抗通胀之间更需谋求平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取向,继续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做好妥善应对。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重要的是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落实落细,这是让政策更好发挥作用的根本。

三是兼顾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过去几年里,坚持“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是我们能够妥善应对多重风险的宝贵经验。《报告》指出,我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转弱。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胀攀升、经济放缓、债务积压、货币贬值以及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完美风暴”风险,这一表述显示人民银行对整体形势保持审慎态度。随着美国、英国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加息周期,全球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我国货币宽松空间受限;同时,外需压力加大影响出口增速,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的外部约束进一步趋紧。从内部看,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企业和居民加杠杆意愿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快政策落实,提升政策传导效率,积极扩大内需、稳定有效投资,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这要求货币政策必须坚“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并注重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防范输入性风险,避免出现金融市场的风险共振。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