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即时看!银行业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07-18 08:01:03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中央智慧工艺感知控制系统、超高速运动全量视频流AI质量检测、全量大数据实时检测……走进宁德时代生产线,可以充分感受到全球顶尖制造工艺的魅力,在这里平均每1.7秒下线一个锂离子电池电芯,每20秒可装备完成一个电池模组。

效率的背后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为抢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高地,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正不断加大投资和技术研发力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对接落实宁德时代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高速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需求时,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迅速响应,跨部门组建重大项目小组,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专项调研,针对性提供金融支持方案。截至目前,该行围绕先进电池产能扩充、产业链融合以及技术研发创新等领域,为宁德时代提供授信近60亿元,发放贷款27亿元,其中科技创新专项优惠贷款占比近一半。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制造业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银保监会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银行机构要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银行业应围绕《通知》要求,强化产品创新,尤其是信用类贷款产品,丰富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产品。在具体贷款投放上,在发展流动资金贷款的同时,更多推动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制造业扩大投资。同时,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制造业企业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结合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特点,金融机构能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中长期贷款,对于稳住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通知》提出,国有大型银行要优化经济资本分配,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结构调整,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是用于扩大投资,从这个角度看,确实需要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速。”娄飞鹏认为。

《金融时报》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贷款增速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从年初的2.16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7万亿元,增量超5000亿元。今年前5个月,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的增量是去年同期增量的4.5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截至4月末,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21%。

截至5月末,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增速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近30%。

“下一步,银行业要进一步满足制造业扩大投资的贷款需求。具体而言,在发展传统抵押贷款的同时,要结合制造业的特点,创新性地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在价格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向实体经济让利,用好政策工具,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效率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及时满足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娄飞鹏表示。

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业倾斜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起着重要带动作用。

《通知》强调,银行机构要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今年伊始,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迎来开门红,福清核电6号机组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国家开发银行多措并举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福清核电投放贷款超300亿元。“2022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累计为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提供贷款66亿元,有力支持了包括福清核电在内的一批重大重点产业项目。”国家开发银行福建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交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4.08%,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增长8.87%。

光大银行聚焦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为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行业提升创新能力、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提供金融服务。今年前5个月,光大银行已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近200亿元。

业内专家建议,银行可通过投资、债转股、融资租赁等多元化业务模式,拓宽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负债率。此外,可开展外部投贷联动,并主动与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作,通过先投后贷、先贷后投等业务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融资支持。

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也是强链补链的关键所在。《通知》提到,银行机构要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

“在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大中型制造企业股权融资渠道越发通畅,相比之下,中小微制造企业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度更高,更需要银行发挥信贷资金配置作用。”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创新强、潜力大,但往往体量小、投入高,通过传统模式融资时面临难题。为此,银行业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强化产品创新,多措并举加大融资支持。

工商银行高度重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坚定不移支持制造强国建设,充分发挥综合优势,通过“专项行动+专项签约+专项政策”等举措,搭好金融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布局。

截至2022年5月末,光大银行已与87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合作,为其中434家企业提供授信,授信余额超100亿元。

“银行要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能力,应充分借助供应链的自偿性和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发掘小微金融潜力,做好产品设计、风控流程、架构调整、考核激励等制度和组织重构,将更多的行业优质资源投向制造业相关业务。”薛洪言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