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P>疫情短期冲击不改经济长期向好趋势</P><P>专家预计经济增长动能将逐步恢复</P>

2022-05-17 08:14:47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今年以来,我国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数据来看,疫情冲击对4月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部分指标当月呈现负增长。

“总的看,这些都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影响,逐步企稳回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运行态势,专家也普遍抱有信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4月份国内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出口指标下滑幅度超预期,反映内外需动能减弱,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的短期影响。伴随国内散发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活动有望恢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预计二季度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继续加码,更多使用增量政策工具。在宏观政策加大调控力度背景下,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有望趋势性转强。

投资成稳增长重要支撑

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其中,制造业下降4.6%。对此,付凌晖表示,4月份,受疫情冲击、交通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出现下降。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主要受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下降影响。从地区看,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不过必须看到,在疫情冲击下,部分工业行业保持增长,体现出较强韧性,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和生产循环基本稳定。付凌晖谈道,下阶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产循环改善,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将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推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消费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不过,网上零售、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王青表示,疫情过后,消费数据将恢复正增长。近期促消费政策频出,但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带来的消费能力不足问题。

在消费增速回落的同时,投资逐渐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支撑点。1月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5%,制造业投资增长12.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对此,王青表示,制造业投资成为推动当前投资稳增长的关键因素,背后反映的是近两年政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持力度很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高增。

国内物价形势保持稳定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上升,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也创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引发市场关注。对此,付凌晖表示,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涨幅明显较低。4月份CPI同比上涨2.1%,主要是食品价格由降转涨的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只有0.9%。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保持稳定温和上涨相当不容易。

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一是食品价格稳定有基础。二是能源供给稳定有保障。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外采比例比较高,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攀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口成本。但我国能源主体是煤炭,而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生产能力较强。随着煤炭先进产能逐步释放,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上涨。三是多数工业消费品供给能力充足。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为产品价格稳定奠定了扎实基础。此外,服务消费仍处在恢复之中,价格涨幅比较低,加之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加大,我国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

此外,今年以来,粮食问题成为国内外市场关注的焦点。付凌晖表示,近期国际粮价不断上涨,但国内保持总体平稳。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较为充足。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粮食供给和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

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谈及国内经济走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短期的、暂时的。从全年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有不少有利条件。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力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断发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加大对困难行业和重点领域扶持,效果会不断显现。同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将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专家对于后期经济逐步恢复也持有积极态度。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表示,5月,随着上海和全国多地疫情得到显著遏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供需两端会出现一定改善,各项经济数据有望低位反弹。当前要加大政策力度,二季度后增量政策工具推出以及力度、提前量和冗余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等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个人纾困,提振国内有效需求,尽快扭转预期,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强调了稳就业的重要性。他表示,稳就业的前提是稳住市场主体,尤其是要稳住创造就业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稳市场主体,要尽可能做到疫情精准防控,并从财政、金融等角度加大纾困帮扶力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