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发卡量平稳增长 不良率保持稳健:<br>银行信用卡业务迎来转型发展新时期

2022-04-13 08:50:01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银行信用卡规模增速和消费增长不及预期。近期,伴随着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披露,各家银行2021年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也相继出炉。

作为拉动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引擎,2021年,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呈恢复态势,发卡量平稳增长,不良率保持稳健,信用卡消费逐步复苏。而伴随着信用卡新规的出炉,银行信用卡业务迎来精细化发展,未来,如何在促进信用卡消费的同时,把握好资产质量、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考验着银行智慧。

发卡量增速普遍放缓 信用卡业务面临发展转型

人民银行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8亿张,同比增长2.85%,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7张。

发卡规模是衡量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2021年,各家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保持增长,但增速普遍放缓。其中,邮储银行以12.93%的信用卡发卡量增速位居国有大型银行第一位,恒丰银行以33.72%的信用卡发卡量增速暂列股份制银行第一位。

国有大行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2021年信用卡发卡量增速分别为1.88%、2.53%、2.08%、2.22%。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农业银行只公布了2021年中期信用卡发卡量数据,以截至2021年6月末的数据来看,农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增速为7.69%。

股份制银行方面,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去年信用卡发卡量增速较快,分别为9.4%,9.2%、8.5%、5.4%,其余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增速均在5%以下。2021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成功突破1亿张,成为第二家实现“亿级”的股份制银行。

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增速的放缓,主要是由于基数较大和监管趋严的原因。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银行因为发展战略转型对零售业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带动了作为零售业务重要突破口的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基数。

信用卡业务的快速、粗放发展也带来了风险的上升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因此,监管层一直在强化对信用卡业务合规发展的要求。

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尽管新规还未正式出炉,但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在按照新规标准严格规范信用卡业务发展。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表示,告别规模为王时代的信用卡业务,需要向高质量发展发力。

不良率总体保持稳健 受规则调整影响略有波动

在披露信用卡不良率数据的银行当中,农业银行表现最佳,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0.99%,较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为目前唯一一家不良率在1%以下的上市银行。

国有大行方面,除中国银行未披露数据以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021年末的信用卡不良率均实现同比下降。其中,工商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2020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90%;建设银行信用卡不良率1.33%,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至2.2%;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率1.66%,较2020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方面,披露数据的银行中,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在2021年实现下降。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降幅最大,较2020年末下降0.55个百分点,至1.83%;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则实现了信用卡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的“双降”。

“银行一直保持着较大的核销力度,一方面是落实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信用卡业务带来的收益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很好地覆盖风险,因此,银行对信用卡不良的处置普遍采取直接核销的方式。”曾刚表示。

在信用卡新规发布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信用卡业务,需要各家银行加强精细化运营和规范化发展,加大信用卡风险管理力度。

“首先,要从入口方面控制风险,设定合理的准入要求,避免发卡的过度下沉。其次,要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授信额度,不诱导过度消费,与客户保持良性共生关系。”曾刚表示,银行要在继续保持较大核销力度的同时,积极尝试通过零售个人信贷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多样化处置渠道,提升处置能力,共同控制信用卡风险上升。

发展信用卡生态 提升服务能力与质效

随着电子化支付程度越来越高,信用卡在居民消费支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事实上,信用卡既是支付工具,也是信用工具。业内专家表示,信用卡作为信贷产品的一种,消费者的需求会一直持续。

“信用卡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接入到客户场景的支付手段。”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未来在零售端会有相当多的产品和服务围绕信用卡展开。

曾刚建议,一方面,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信用卡支付环境,在提升支付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信用卡支付成本和融资综合成本,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让利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银行要让信用卡更多地和消费场景结合。“信用卡是银行搭建各种消费场景的重要支撑手段,银行可以考虑在场景基础之上叠加其他零售金融服务,将信用卡作为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的载体或平台。”曾刚表示。

专家表示,银行要转变信用卡发展观念,由简单的发卡逐步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过渡,尝试探索基于信用卡的产品服务体系和金融场景建设。

目前,多家银行已经在着手强化信用卡业务服务质效。

招商银行副行长汪建中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商银行今后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会坚持短期严格控制风险、中期调整资产形态、长期调整客群的策略。

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介绍,2022年,该行会更加关注提升客户价值贡献。“一方面,聚焦年轻消费型优质客户的引入,完善年轻客户的产品、场景、品牌、触达等建设,提升年轻客户占比;另一方面,聚焦实动客户规模的提升,建设商户体系,覆盖电商、餐饮、车生活等用卡场景,综合应用活动、权益、积分等客户经营手段,开展精准营销,提升客户用卡黏性。”

关键词: